【江湖奇俠傳】是一部很龐大、但其實又很簡單的小說。(我還沒看完,但大致上知道脈絡。)
主軸就是以清末崑崙派、崆峒派之間的鬥爭,在主角出場後,開始藉著主角的經歷,而一一擴展開來,不管市主角直接經歷,或藉著介紹和主角有接觸的人物、再進一步介紹這些人物的關係人......這是作者平江不肖生的一貫創作手法。
說到近代武俠,年輕一輩幾乎都只知道金庸古龍梁羽生,這幾年還有人知道王度廬、還珠樓主......可是鮮少有人講到平江不肖生。
少有人提,主要是因為他的筆法還過度古樸,仍舊維持著說書人的習慣,不像金庸和倪匡,已經懂得大量利用電影等近代影像化戲劇所使用的敘事技巧,我心中能想到,最經典的段落就是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化妝成段軍官,在鄉下小鎮化解衡山派危難的過程,續事方式就相當花俏。
除此之外,金庸文采明顯也高過平江不肖生,各種古文、經典詩詞......
可是...
可是...
金庸的缺點真的講不完啊!
就說文采吧!「從古至今,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但我輩不同......」這段話,是江湖奇俠傳中,崑崙派大老金羅漢收主角為徒後,要他安心待在家中修練基本功、靜心等待自己前來傳授他武功時所說的話,應用了「來學而不往教」的典故。
金庸,除了韋小寶不學無術的賣弄學問之外,鮮少有這樣的古典「應用」,文采,在金庸來說是賣弄的、是方便自己寫文的,就好像花文字描寫人形貌時,與其花時間想文字去形容其神采,不如直接丟幾個制式成語出來,輕鬆了當,所有金庸作品中,除了趙敏那白如玉扇的手以外,就沒看過他花神去構思文字來形容人的樣貌了。
這是我鄙棄金庸的理由之一。(可是最近出了個女版金庸:鄭丰,兩人擺在一起相比,金庸層級又高出太多太多太多了,高到讓我替他叫不值、竟然被跟鄭丰相提並論。)
另外,金庸最讓我詬病的地方在於:他的武俠其實不是武俠,其實他從來不認同武俠的觀點,也不去理解武俠世界的價值觀,一切都用「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來解釋,所以大俠就是儒俠,否則就是草莽和倭寇,不然就是岳不群、左冷禪、重陽教之流,造更糟一點的,就是賣國求榮的張召重之徒。
我這樣直述,讀的人應該很難理解:金庸到底犯了什麼錯。所以還是舉平江不肖生書中的例子吧!
崑崙派與崆峒派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一個(崑崙)修氣求道,一個(崆峒)修行入世。所以崑崙派大多是道士,或求道之人,而崆峒派中,乞丐、匪寇、強盜......三教九流都有。
在金庸筆下,光是如此相提並論,明顯就已經高劣立判,可是平江不肖生不會如此。
主角先後拜過兩位師父,第一位也是崑崙派中人物,江湖上稱為「笑道人」,不像金羅漢只收過幾個徒弟,這笑道人可以說桃李滿天下,相教於金羅漢的「我輩不講只聞來學、未見往教的規矩」,笑道人動不動就把徒子欉父母身邊「拐走」,到帶深山中,一修練就是三、五、十年,連好友都忍不住要罵他(表面上是罵主角,但其實是拐著彎罵笑道人);「古來求道,只聞拋妻撇子,從沒聽說過拋父撇母的!」
(這一段,如果要比對人情義理的掌握和理解,平江不肖生就明顯贏過金庸不知千百倍,──所以「神雕俠侶」中,只看到楊過小龍女在天下人面前灑狗血,卻真的講不出什麼大道理。)
反觀崆峒派,大多是父子相傳、翁婿相授,相當體恤世俗體制的限制。
而笑道人的大徒弟下山後,回到老家時,出手干涉家鄉和臨鎮之間的紛爭,──這場紛爭,稱為「奪水路碼頭」,要花點文字來敘述。
主要是兩個鄉下地方,為了爭奪一塊高台土丘,所以每年都會定時來場械鬥,不管死傷多少,地方官對這場械鬥都是不聞不問、好像這地方的人士化外之民。(作者文字行裡之間,很明顯對中國古老官場思維頗為不齒。)
笑道人的大徒弟一回家,就在械鬥時跳進場中,灑出一把梅花針扭轉了家鄉的劣勢。
梅花針本身沒餵毒藥,他也沒對要害下手,可是中了梅花針的人,都因為行動不便而被打死不少。
這樣的舉動是出於好意,笑道人的徒弟本身也不希望發生這種結果,可是一位崆峒派的人路過,聽聞這件事情,就頗感不滿,認為學了武功,怎麼可以在這種場合、這種事情上頭展露,就插手進來管這件事。
所謂盜亦有道。
金庸筆下,名門大派,或是所謂正派,大都不齒於專營名聲和財富之事,這就是我小看金庸的地方。
試問:笑傲江湖中,五嶽聯盟動不動就大張旗鼓舉辦那麼多大會,錢哪來?要解決錢的問題,就不能不和世道的陰險扯上關係。平江不肖生就在書中強調,崑崙派講求的是求道,多數人都在深山中隱居修練,輕功,是方便道深山中踩藥練內功的輔助,武技,則是防身、狩獵的必須技兩,何需跟世俗打交道?何需抵抗名利誘惑?
把柴米油鹽醬醋茶從作品中抹掉,就以為可以安心的窩在這樣的世間觀中,購築自己理想的價值觀......這是儒教不知人事艱苦的典型,也是金庸所有作品的基礎筆調。(人不需要「賺錢」,就好像江湖人不需要思考怎麼謀生一樣,需要錢時,錢自有地方掉出來,想要吃飯時,總會有飯可以吃,沒飯吃、就跟天大的危難一樣,是種不可思議的事情。)
所以...何謂俠的世界觀?
其實「俠」也只是人立足於這個世界的一種選擇,空有武功、空有俠骨豪情,根本不管用。和現實世界對照,空有文憑、家世、甚至知識力量......也不是什麼可以成大事、在人群中暢行無阻的保證。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我燒了大文豪的家】(內有劇情)幸福女人的烏托邦
這故事是想說怯懦性格會對人的命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個立意很好,可是實際寫起來卻狗屁不通,觀點病態扭曲到了極點。
所有人都可以指責主角不知反省,但最後所有人又都自私的推卸責任、讓主角再一次背下所有黑鍋,而主角還在小說最後欣然接受那些出賣他的人,所發出的敷衍道歉......
根本上,我認為這是作者故意的。這全在他的小說中留下了蛛絲馬跡,例如「新英格蘭文學總是在描寫一堆愛自虐的主角......」
跟各位交代一下這故事的劇情好了...
˙
故事開頭,主角已經入獄服刑,因為他已經年滿十八歲,所以不是服少年監,而是跟成年人關在一起。但是法官體恤他還年輕,所以即便這把火燒死了兩個人,也不把他視為重刑犯,而市和一堆白領階級罪犯關在一起,這些大多是詐欺犯、內線交易犯罪、侵占公款......等等。主角從這些人身上見識到了如何「犯了罪、但卻絲毫不用有罪惡感」,──這並不代表主角認同這種想法,只是他真的覺得自己「很無辜」,最起碼,他無心燒死兩個人、更沒有絲毫蓄意縱火的打算。
故事一直到了中間才跟讀者皆是那把火到底怎麼回事。原來,主角年幼時,父親忽然離家出走,這段期間都是母親在教養培育他,母親是個學校文學老師,最愛讓主角獨美國經典文學小說,可是到了主角年歲稍長後,卻開始用一些自己編撰的床邊故事,來轉述一些教條思想,例如不可以隨議偷嚐禁果、行為不撿、講髒話......等等。
這些故事的內容,都是圍繞在那棟後來被主角不小心燒掉的大文豪艾蜜莉狄金生之家。在故事中,這棟房子會把那些作了不該做的事情的人,用很匪夷所思、殘酷血腥到了極點、且絲毫沒有邏輯和前因後果的手法殺掉。
主角當然知道這些故事是假的,可是能讓母親編出這樣故事的房子,一定有其「過人」與「特殊」之處,所以等他又長大一些之後,獨自去遊覽那棟房子時,才會釀成了意外。大致過程就是;看著房子發毛、因為發毛所以想點菸抽、抽了幾口又忍不住把菸丟掉、把菸一丟就引起火災......
意外就是意外,可是眾人都指摘他是蓄意縱火,前面已經交代了。
事情詭異之處還不只是如此,這又回到那離家的父親。在父親離家的期間,(對,父親後來回家了,)主角總是不斷收到來自環遊全國的父親所寄出的明信片,十幾年之後,主角已經成家立業、有了兩個小孩、婚姻面臨危機時,他才發現那些明信片根本不是父親所寄,而是母親為了安慰他所偽造的,而且他父親當年也不是離家出走,而是因為有外遇,被老婆攆出家門。
故事的幾個重要背景和線索就是這樣。主角出獄後,發現家鄉的人很不諒解自己當年放的火,持續不斷的騷擾自己家人,經不起如此困擾,母親就要求他:去唸大學,永遠別再回來了。
故事先交代到這裡,直接跳入評論部分,順便跟各位這在看我這篇心得的人交代幾件事。
主角的母親一直在逃避丈夫有外遇的事實,甚至多年之後,要求主角離家的理由,其實也是為了避免兒子發現夫妻之間感情早已經破碎的事實,把兒子「趕」出家門後,她卻又跑到兒子在外租屋處附近的餐廳找到了份工作,以為這樣就可以「更接近兒子一些」。──這女人為了讓自己可以沉溺在自己是個好媽媽、好妻子的幻覺裡,手段之極端,簡直讓人無法想像。
可是劇中人物的嘴,即是作者的評論,想聽聽作者怎麼評論主角的母親嗎?
大學都已經畢業、還結婚生子多年之後,主角曾經因為縱火而燒死兩個人的事情東窗事發,──死者先跑去找主角,說來好笑,他的父母因為偷偷闖進大文豪的家中、在大文豪的床上翻雲覆雨,所以才會被那場大火燒死,周圍的人都因此譏笑他,「在車禍中丟了腦袋都比這種死法好,」而他把這一切羞辱都歸咎於主角,並要求主角道歉,但主角的道歉不可能讓他滿意,所以這人就趁主角出差時跑去找他老婆。
他並沒有直接告訴主角的老婆這段往事,而是捏造了一段不存在的外遇。要承認外遇?還是要坦白自己是個縱火犯?
主角的「豬頭」性格這時顯露了,──他選擇承認自己有外遇。老婆當下在電話中要求他不許再回家。
這是我覺得故事第一鬼扯的地方。
首先,主角的老婆其實第一時間就已經相信了別人對自己丈夫的指控。
因為事後死者的兒子主動跟主角的老婆坦承自己說謊......而主角的老婆竟然原諒了他,還開始跟這男人交往,但是面對主角的懺悔,她卻冷淡的用鄙夷回應。
我對此的注解是:把耐心和諒解留給外人,用冷淡與鄙夷來打擊自己的家人。
對!主角騙了她好多年。可是誰沒有秘密呢?尤其是如此不堪回首的往事,事實也證明了主角的老婆和那些當年不願聆聽主角在法庭上辯解的法官、檢察官、鄉民們,沒什麼不同。
這就是為何要人去坦白面對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是這麼困難的事,因為任何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都會知道,「這個世界很殘忍,對任何人都不會流露一絲仁慈。」
(但是另一個解釋是:主角的老婆只是抓緊這個機會,把自己的丈夫掃出自己的生活圈罷了。)
故事真正的轉折點就從主角被輾出門、無奈的回家投靠父母開始。
回到家後,主角發現父母成了一雙酒鬼,整天都在喝酒,所以他也跟著開始整天喝個爛醉,直到又開始有大文豪的家被燒毀為止。警方發現這是縱火案時,第一時間就找上了主角。
原來,當年主角坐牢時,一堆人寄信給主角,希望主角代勞,燒掉住家附近的某某大文豪的家。
看到縱火案連續發生後,主角翻出那些信件,開始逐一過濾是哪些人寄出的......「偵探小說」,主角這樣形容自己的行動。沒想到不管怎麼調查,都是個死胡同,這一切都與死者的兒子無關,反而一直和自己的父母環環相扣。
什麼人可以拿到、看到那些信?──任何人都可以!因為父親經常對著自己的酒友們炫燿那些信件。
是什麼人縱火的呢?其實不是很重要,重點是真正讓主角的婚姻陷入死局的原因,就是在這一連串查訪過程中,主角偶然在一家酒吧裡喝個爛罪、然後和一個陌生女子有過度親密的肢體接觸。目睹這一刻的人有兩個:主角的母親,主角的岳父。
明明主角被老婆趕出家門,明明主角的老婆自己也讓別的男人登堂入室,可是眾人都指責主角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
最後,主角的老婆和主角的母親,兩個同樣都被伴侶「背叛」的女人,惺惺相惜的一番談話後,老婆告訴主角:「你母親是個很了不起的女人。」
最後,縱火的真兇沒被逮捕,因為他們只是希望藉著縱火給主角找點小麻煩,沒想到主角會一口纜下所有罪行。──這是真話。
故事介紹到這。
看了幾篇介紹和講評,大家都認為作者是想要表明怯懦性格會對人的命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也許吧!主角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讓自己最後的命運好過一些,例如早點跟妻子說實話,就不至於被掃地出門,例如回到父母家後沒有跟著沉溺入酗酒醉生夢死的生活,可能老早就已經注意到許多怪異之處。
可是...如果怯諾就表示應該受懲罰,那......校園暴凌事件的責任,不就是被欺負者自己的過錯了嗎?
縱有再多不是,都不能作為許許多多最惡劣的行為成立之藉口。
思考到這點後,會發現主角並不是為了懲罰自己、面對自己過去犯下的過錯、彌補自己位旁人造成的傷害,所以才背黑鍋,──光是旁人反過頭來對他造成的傷害就不只好幾倍!可是那些人卻都成了「了不起的女人」、「個性堅強的女人」。
主角到了最後,依舊在逃避,想要逃避這個世界過度的不友善與家人的冷酷無情,而只有監獄可以提供這樣的避難所,偏偏眼前就有一個可以躲進去的好機會,為何不好好把握呢?
這本小說全本都用主角的口吻跟觀點寫成,但是許多作者不言而外的想法,卻又清楚的透露在字裡行間,確實是部難得一見的佳作。
可惜的是那許許多多怪異莫名其妙的評析。
故事中,旁人對主角作了那麼多糟糕透頂的事情,可是眾人都可以接受主角那變態自虐的反省口吻,信以為真的接受旁人都沒有過錯、一切都是主角自找的......
看了真的很傷眼睛。
至於標題為何取作「幸福女人的烏托邦」?
以往,大家都認為不幸福的人是種毒素,會毒害其他幸福的人,所以要主動將兩者隔離開來,或至少要降低這種毒性。
可是,今天兩者的處境已經對調。幸福的人強烈「歧視」那些不幸福的人,不肯給予任何諒解、耐心、溝通機會,還把所有不幸福的人所作的一切舉動歸納為充滿了惡意的動機,自己有權利、也有義務主動出擊,不會有人來監督自己的行為是否不合宜,即使不合宜眾人也都會諒解。
而且這種烏托邦只配讓女人享受,男人天生註定都是不幸福的那一群,必須要靠著極力奉承、維護幸福女人的權益,才有機會獲得進入烏托邦的資格。
所有人都可以指責主角不知反省,但最後所有人又都自私的推卸責任、讓主角再一次背下所有黑鍋,而主角還在小說最後欣然接受那些出賣他的人,所發出的敷衍道歉......
根本上,我認為這是作者故意的。這全在他的小說中留下了蛛絲馬跡,例如「新英格蘭文學總是在描寫一堆愛自虐的主角......」
跟各位交代一下這故事的劇情好了...
˙
故事開頭,主角已經入獄服刑,因為他已經年滿十八歲,所以不是服少年監,而是跟成年人關在一起。但是法官體恤他還年輕,所以即便這把火燒死了兩個人,也不把他視為重刑犯,而市和一堆白領階級罪犯關在一起,這些大多是詐欺犯、內線交易犯罪、侵占公款......等等。主角從這些人身上見識到了如何「犯了罪、但卻絲毫不用有罪惡感」,──這並不代表主角認同這種想法,只是他真的覺得自己「很無辜」,最起碼,他無心燒死兩個人、更沒有絲毫蓄意縱火的打算。
故事一直到了中間才跟讀者皆是那把火到底怎麼回事。原來,主角年幼時,父親忽然離家出走,這段期間都是母親在教養培育他,母親是個學校文學老師,最愛讓主角獨美國經典文學小說,可是到了主角年歲稍長後,卻開始用一些自己編撰的床邊故事,來轉述一些教條思想,例如不可以隨議偷嚐禁果、行為不撿、講髒話......等等。
這些故事的內容,都是圍繞在那棟後來被主角不小心燒掉的大文豪艾蜜莉狄金生之家。在故事中,這棟房子會把那些作了不該做的事情的人,用很匪夷所思、殘酷血腥到了極點、且絲毫沒有邏輯和前因後果的手法殺掉。
主角當然知道這些故事是假的,可是能讓母親編出這樣故事的房子,一定有其「過人」與「特殊」之處,所以等他又長大一些之後,獨自去遊覽那棟房子時,才會釀成了意外。大致過程就是;看著房子發毛、因為發毛所以想點菸抽、抽了幾口又忍不住把菸丟掉、把菸一丟就引起火災......
意外就是意外,可是眾人都指摘他是蓄意縱火,前面已經交代了。
事情詭異之處還不只是如此,這又回到那離家的父親。在父親離家的期間,(對,父親後來回家了,)主角總是不斷收到來自環遊全國的父親所寄出的明信片,十幾年之後,主角已經成家立業、有了兩個小孩、婚姻面臨危機時,他才發現那些明信片根本不是父親所寄,而是母親為了安慰他所偽造的,而且他父親當年也不是離家出走,而是因為有外遇,被老婆攆出家門。
故事的幾個重要背景和線索就是這樣。主角出獄後,發現家鄉的人很不諒解自己當年放的火,持續不斷的騷擾自己家人,經不起如此困擾,母親就要求他:去唸大學,永遠別再回來了。
故事先交代到這裡,直接跳入評論部分,順便跟各位這在看我這篇心得的人交代幾件事。
主角的母親一直在逃避丈夫有外遇的事實,甚至多年之後,要求主角離家的理由,其實也是為了避免兒子發現夫妻之間感情早已經破碎的事實,把兒子「趕」出家門後,她卻又跑到兒子在外租屋處附近的餐廳找到了份工作,以為這樣就可以「更接近兒子一些」。──這女人為了讓自己可以沉溺在自己是個好媽媽、好妻子的幻覺裡,手段之極端,簡直讓人無法想像。
可是劇中人物的嘴,即是作者的評論,想聽聽作者怎麼評論主角的母親嗎?
大學都已經畢業、還結婚生子多年之後,主角曾經因為縱火而燒死兩個人的事情東窗事發,──死者先跑去找主角,說來好笑,他的父母因為偷偷闖進大文豪的家中、在大文豪的床上翻雲覆雨,所以才會被那場大火燒死,周圍的人都因此譏笑他,「在車禍中丟了腦袋都比這種死法好,」而他把這一切羞辱都歸咎於主角,並要求主角道歉,但主角的道歉不可能讓他滿意,所以這人就趁主角出差時跑去找他老婆。
他並沒有直接告訴主角的老婆這段往事,而是捏造了一段不存在的外遇。要承認外遇?還是要坦白自己是個縱火犯?
主角的「豬頭」性格這時顯露了,──他選擇承認自己有外遇。老婆當下在電話中要求他不許再回家。
這是我覺得故事第一鬼扯的地方。
首先,主角的老婆其實第一時間就已經相信了別人對自己丈夫的指控。
因為事後死者的兒子主動跟主角的老婆坦承自己說謊......而主角的老婆竟然原諒了他,還開始跟這男人交往,但是面對主角的懺悔,她卻冷淡的用鄙夷回應。
我對此的注解是:把耐心和諒解留給外人,用冷淡與鄙夷來打擊自己的家人。
對!主角騙了她好多年。可是誰沒有秘密呢?尤其是如此不堪回首的往事,事實也證明了主角的老婆和那些當年不願聆聽主角在法庭上辯解的法官、檢察官、鄉民們,沒什麼不同。
這就是為何要人去坦白面對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是這麼困難的事,因為任何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都會知道,「這個世界很殘忍,對任何人都不會流露一絲仁慈。」
(但是另一個解釋是:主角的老婆只是抓緊這個機會,把自己的丈夫掃出自己的生活圈罷了。)
故事真正的轉折點就從主角被輾出門、無奈的回家投靠父母開始。
回到家後,主角發現父母成了一雙酒鬼,整天都在喝酒,所以他也跟著開始整天喝個爛醉,直到又開始有大文豪的家被燒毀為止。警方發現這是縱火案時,第一時間就找上了主角。
原來,當年主角坐牢時,一堆人寄信給主角,希望主角代勞,燒掉住家附近的某某大文豪的家。
看到縱火案連續發生後,主角翻出那些信件,開始逐一過濾是哪些人寄出的......「偵探小說」,主角這樣形容自己的行動。沒想到不管怎麼調查,都是個死胡同,這一切都與死者的兒子無關,反而一直和自己的父母環環相扣。
什麼人可以拿到、看到那些信?──任何人都可以!因為父親經常對著自己的酒友們炫燿那些信件。
是什麼人縱火的呢?其實不是很重要,重點是真正讓主角的婚姻陷入死局的原因,就是在這一連串查訪過程中,主角偶然在一家酒吧裡喝個爛罪、然後和一個陌生女子有過度親密的肢體接觸。目睹這一刻的人有兩個:主角的母親,主角的岳父。
明明主角被老婆趕出家門,明明主角的老婆自己也讓別的男人登堂入室,可是眾人都指責主角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原諒的。
最後,主角的老婆和主角的母親,兩個同樣都被伴侶「背叛」的女人,惺惺相惜的一番談話後,老婆告訴主角:「你母親是個很了不起的女人。」
最後,縱火的真兇沒被逮捕,因為他們只是希望藉著縱火給主角找點小麻煩,沒想到主角會一口纜下所有罪行。──這是真話。
故事介紹到這。
看了幾篇介紹和講評,大家都認為作者是想要表明怯懦性格會對人的命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也許吧!主角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讓自己最後的命運好過一些,例如早點跟妻子說實話,就不至於被掃地出門,例如回到父母家後沒有跟著沉溺入酗酒醉生夢死的生活,可能老早就已經注意到許多怪異之處。
可是...如果怯諾就表示應該受懲罰,那......校園暴凌事件的責任,不就是被欺負者自己的過錯了嗎?
縱有再多不是,都不能作為許許多多最惡劣的行為成立之藉口。
思考到這點後,會發現主角並不是為了懲罰自己、面對自己過去犯下的過錯、彌補自己位旁人造成的傷害,所以才背黑鍋,──光是旁人反過頭來對他造成的傷害就不只好幾倍!可是那些人卻都成了「了不起的女人」、「個性堅強的女人」。
主角到了最後,依舊在逃避,想要逃避這個世界過度的不友善與家人的冷酷無情,而只有監獄可以提供這樣的避難所,偏偏眼前就有一個可以躲進去的好機會,為何不好好把握呢?
這本小說全本都用主角的口吻跟觀點寫成,但是許多作者不言而外的想法,卻又清楚的透露在字裡行間,確實是部難得一見的佳作。
可惜的是那許許多多怪異莫名其妙的評析。
故事中,旁人對主角作了那麼多糟糕透頂的事情,可是眾人都可以接受主角那變態自虐的反省口吻,信以為真的接受旁人都沒有過錯、一切都是主角自找的......
看了真的很傷眼睛。
至於標題為何取作「幸福女人的烏托邦」?
以往,大家都認為不幸福的人是種毒素,會毒害其他幸福的人,所以要主動將兩者隔離開來,或至少要降低這種毒性。
可是,今天兩者的處境已經對調。幸福的人強烈「歧視」那些不幸福的人,不肯給予任何諒解、耐心、溝通機會,還把所有不幸福的人所作的一切舉動歸納為充滿了惡意的動機,自己有權利、也有義務主動出擊,不會有人來監督自己的行為是否不合宜,即使不合宜眾人也都會諒解。
而且這種烏托邦只配讓女人享受,男人天生註定都是不幸福的那一群,必須要靠著極力奉承、維護幸福女人的權益,才有機會獲得進入烏托邦的資格。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