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找死專賣店】「法國‧人」真奇怪

這本書賣弄的不是種單純的黑色幽默,或者是任何一種幽默,如果真的要貼切定義,我認為應該把將它單純的說是「法國人特有的變態」。

真的就只是種無聊的、多愁善感的、被時代挾制的喘不過去而產生的變態而已。

比起這隻鳥找死的程度,這本書的內容其實遠遠不夠看。

在法國,這個所得稅可能高達60%、人民福利保障好的不像話的國家,各種因應國家、政府、民族主義而生的新道德觀全都不適用的地方,會誕生這樣一本書似乎不值得大驚小怪。

......怎說?

首先,本書對於自殺這件事所採用的觀點遠遠超越了戲謔和憐憫。「如果真的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請真的別勉強,──只是如果真的要自殺,請優先考慮用「歲月」,而不是店中販賣推銷的任何一種手法。」

政客無能腐敗,社會、時局、大環境充滿了各種看不見但又確實在發生,而且對自己有切身影響力的悲劇災難,希望?快樂?幸福?這些詞就像奇幻故事中的精靈、獨角獸一樣不切實際。

好玩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去努力求生存、提升自己的環境品質、尋找一個突破困境的著力點......之類的念頭,並不存在法國人的腦中,去享受這種絕望的氣氛,用「想死」來裝飾自己的內心好適應環境,變成了大家的首選。

同樣的觀點邏輯,幾乎支配了台灣主流、經常性接觸到的法國電影戲劇,譬如Jean-Pierre Jeunet尚皮耶居內(作品有【黑店狂想曲】、【驚異狂想曲】、【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等),還有盧貝松,從【霹靂煞】開始,一路到【終極殺陣】、【暴力特區】、【即刻救援】等,處處都可以看到對法國政府低能的「寬容式」描述,還有一種對無政府主義、不積極建設的自由怠惰的嚮往。

所以如果真要說本書故事帶有戲謔成分,那至少不是在戲謔死亡或自殺這件事,而是針對著法國人的不知進取一事。



除此以外,本書沒什麼太多可講,也就是一本沒那麼【達文西密碼】、或『衛勒‧貝克』(作品有【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和【無愛繁殖】)、或『阿馬度‧庫呼馬』(作品有【阿拉不是一定要】和【等待野獸來投票】)的法國小說。